2025
十月
31
【弥撒读经释义】| 诸圣节
诸圣节(All Saints)
读经一 恭读默示录 7:3-4, 9-14
背景简介
《默示录》是圣若望宗徒在黑暗迫害中(约主后95年)写给七个亚细亚教会的神视录,目的是安慰受逼迫的信徒,并启示基督最终的胜利。第7章插入于揭开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间,是对信徒命运的安慰性异象,表明:在灾难中,天主保护祂的选民。
第3节:
「你们不可伤害大地、海洋和树木,等我们在天主众仆人的额上先盖上印。」
解读:
这句话出自一位天使的命令,吩咐掌管毁灭权柄的四位天使暂缓行动,直到天主仆人的额上盖上印记。
这是天主的慈悲行动:在施行审判前,先标明属于祂的人,以保他们免于最终的毁灭。
灵修反思:
天主不会轻率惩罚,而总是先施慈爱与保护。盖印是“属天”的记号,象征我们在洗礼中已接受了圣神的印记(参阅:弗1:13)。
今天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额上的“圣神印记”?是否在生活中展现出属天的身份?
第4节:
「我听见被盖印者的数目:在以色列子孙各支派中被盖印者,共有十四万四千。」
解读:
“十四万四千”是象征数目,不是字面意思。12支派 × 12(圆满) × 1000(大数目),象征旧约与新约的圆满子民——即全体蒙召者。
这显示天主有一个完整、确切的“选民团体”,祂知道每一位。
教理基础:
教会是“新以色列”,所有受洗者都成为这天上圣城的一员(参:教理#781-786)。
第9节:
「我看见有一大群人,没有人能够数清,他们来自各邦国、各支派、各民族、各言语。他们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,身穿白衣,手持棕榈枝。」
解读:
这群人是全人类中得救的人,不限民族、语言或出身。白衣象征圣洁与复活(洗礼的标记),棕榈枝是凯旋与殉道的象征(参:若12:13,热烈欢迎基督的场景)。
灵修层面:
天国的大门向所有人开放,只要愿意接受基督,信靠祂的血、遵行祂的道路。
第10节:
「大声呼喊说:‘救恩来自那坐在宝座上的我们的天主,并来自羔羊!’」
解读:
他们的颂赞清楚指出救恩的唯一来源是天主和羔羊耶稣基督。这与默示录贯穿始终的中心主题一致:基督是我们唯一的拯救。
灵修:
信仰生活不是靠自己挣来的得救,而是全然依赖“羔羊的血”——基督的救恩。
➡我们是否常为恩宠与救恩而感谢?是否愿意将救恩信息传扬出去?
第11节:
「于是所有站在宝座、长老和那四个活物周围的天使,在宝座前俯伏于地,朝拜天主。」
解读:
天上全体——长老(象征旧约和新约的圣徒),四个活物(宇宙万物的象征),以及众天使,一同俯伏朝拜。这是对天主永恒尊荣的回应。
教会礼仪:
这预示着弥撒中的天上礼仪,每当我们参与弥撒,便与天上的圣者共同朝拜天主。
第12节:
「‘阿们。愿赞颂、光荣、智慧、称谢、尊威、权能和勇毅,全归于我们的天主,至于无穷之世。阿们。’」
解读:
七重赞颂——象征完全、圆满。这是献给天主的七项至高称颂,表达祂的无上尊荣。开始与结尾都用“阿们”,表示坚信与肯定。
灵修应用:
我们的祈祷是否只求恩典?是否常忘了该将赞美还于天主?这段经文教我们——赞美是信仰的高峰。
第13节:
「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:‘这些穿白衣的人是谁?他们是从哪里来的?’」
解读:
这位长老以“教育性对话”的方式引导若望进入更深的启示。问题并非真正寻求信息,而是激发信仰的反省。
第14节:
「我回答说:‘我主,你知道。’于是他告诉我说:‘这些人是由大灾难中来的,他们曾用羔羊的血,将自己的衣裳洗得洁白。’」
解读:
大灾难:可能指末世的试炼,也可泛指信仰生活中每一段逼迫或挣扎。
“羔羊的血洗净衣裳”——象征因基督的牺牲而洁净;这不仅指外在殉道,也包括内心的悔改与皈依。
灵修意义:
我们所有人都在世俗中经历“属灵的战争”。但只要依靠基督的宝血,我们就能在天主面前站立得住。
➡我们是否每日用羔羊的血“洁净衣裳”?(透过告解、弥撒、祈祷、牺牲)
小总结:
《默示录》第七章中,圣若望看见天主在灾难降临前,亲自“盖印”祂的仆人,预示祂不会遗忘任何一位信靠祂的子女;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、穿着白衣、手持棕榈枝的人,就是在生命的试炼中忠信到底的得救者。他们靠着羔羊耶稣的血,获得了胜利的白衣,并在天上永远赞美天主。
信仰应用:
我们每一个人在洗礼中也领受了“天主的印”。
属灵斗争是真实的,但“羔羊的血”是我们的保障。
赞美与朝拜是天上的永恒使命,今天就应开始学习。
苦难不是结局,而是通向荣耀的门槛。
愿我们也在天上的盛会中,与这些白衣圣者一同高唱:“救恩来自那坐在宝座上的我们的天主,并来自羔羊!”阿们!
读经二 恭读圣若望一书 3:1-3
写作背景:
《若望一书》作者传统上被认为是宗徒圣若望,与《若望福音》作者相同,写作目的在于:
抵抗当时教会中兴起的诺斯底主义(否认耶稣真是天主子和真人);
强调信仰的本质是认识耶稣、彼此相爱,并遵守诫命;
鼓励信徒在世俗环境中保持圣洁的身份与生活方式。
这段经文以“天主子女的身份”为中心,是圣若望爱的呼吁,也是灵修生活的金句。
第1节上:
「亲爱的弟兄:请看父赐给了我们何等的爱情,使我们能称为天主的儿女,而且也真是如此。」
解读:
「请看」:希腊原文含有惊叹之意,若望在此邀请我们默想这超越想象的事实:天主竟然将我们收为祂的子女!
「父赐给的爱情」:不是人配得的,而是完全白白的恩赐(gratia gratis data)。在洗礼中我们成为“义子的儿女”(cf. 罗8:15-17)。
「能称为天主的儿女」:不仅是称号,而是真实身份!这是天主圣父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神的临在,在我们身上完成的。
灵修反思:
你是否曾为自己是“天主的儿女”而惊叹过?
你是否每日活出儿女的信赖、自由与喜乐?
➡若我们真实意识到这个身份,我们的言语、行为和待人接物都会焕然一新!
第1节下:
「世界所以不认识我们,是因为不认识父。」
解读:
「世界」在若望神学中常指远离天主的世界秩序。
由于世界不认识天主,也不理解那些属于天主的子女。信徒的价值观、行为模式与世俗格格不入,因此常遭误解、排斥,甚至逼迫。
灵修反思:
你是否因为信仰被人讥笑、排斥?这段经文给予你安慰和力量:
➡你并不孤单,你是属天的,世界不会理解你。
第2节上:
「亲爱的诸位,现在我们是天主的儿女,将来如何还不明显;」
解读:
这是一个张力的宣告:我们“现在”已是天主的儿女,但我们“将来”在天主内要成为什么样子,还未显明。
意思是:我们在今世已开始分享天主的生命,但天主对我们的计划远超过我们的想象,最终将在“主显现时”显露出来。
教理联系:
教理#1023强调:在“真福直观”中,得救者要面对面看见天主,分享祂的本性。这是信仰旅程的终点。
第2节下:
「可是我们知道:主显现时,我们必要相似他,因为我们要看见他实在是怎样的。」
解读:
「主显现时」:指的是基督的再来,或我们个人面见基督的时刻(如临终)。
「必要相似他」:这是一个转化的应许。当我们与基督面对面时,我们将被彻底转化为祂的肖像(cf. 格后3:18)。
「看见他实在是怎样的」:表示进入“真福直观”(visio beatifica)——不是通过信德,而是直接、永远地看见天主。
灵修亮点:
这节是我们天主教信仰对天堂最美的描述之一:不是黄金街道或冠冕,而是“见到天主”本身,永远与祂合而为一。
第3节:
「所以,凡对他怀着这希望的,必使自己圣洁,就像他是圣洁的一样。」
解读:
若望并非鼓励“等死进天堂”的信仰,而是强调:有望见天主的希望者,必在现世中努力成为圣洁的器皿。
「使自己圣洁」:意即通过祈祷、圣事、悔改、实践爱德,参与圣神的工作。
「就像他是圣洁的一样」:以基督为模范,不是世界的标准,而是天主的圣洁是我们的目标。
教理基础:
教理#2015:「信徒蒙召走一条圣德的道路:透过十字架的炼净,逐步进入与天主的完美共融。」
教理#826:「爱德是圣德的灵魂,天主的爱使我们朝向成圣的目标。」
小总结:
《若望一书》3:1-3让我们沉浸在信仰最温柔、最荣耀的真理之中:
我们是天主的子女——这是何等的尊荣!
我们将要看见祂的本来面目,并完全相似祂——这是我们信仰的终极希望。
这希望促使我们在今世追求圣洁,活出儿女的样式——这是我们信仰的责任。
信仰生活应用:
信仰真理 |
生活行动 |
我是天主的儿女 |
每天怀着信赖与感恩祈祷;勿因世界的眼光而动摇 |
我将看见天主 |
接受生活中的十字架,视为朝向天国的预备 |
要成为圣洁 |
每周至少一次朝拜圣体、常领圣体与告解、实践具体爱德 |
愿我们常怀望德,效法羔羊,洁净自己,准备在主再来时,面对面与祂相见。阿们!
福音 恭读圣玛窦福音 5:1-12
经文背景:
《玛窦福音》第五章是著名的“山中圣训”(Mt 5–7)的开始。这是耶稣宣讲天国伦理的高峰,是新约中的「新梅瑟法律」,在加里肋亚湖畔的山坡上讲述,象征着耶稣如同梅瑟在西乃山颁布法律一样,为天主子民带来更深的诫命与祝福。
“真福八端”不是简单的道德劝勉,而是天国生活的“宪章”和圣徒的“肖像”。
第1-2节:
「那时候,耶稣看见群众,就上了山,坐下;他的门徒到他跟前来,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:」
解读:
「上山」:象征着默观与启示(如梅瑟登山领受法律)。
「坐下」:拉比式的讲授姿势,表示权威。
「开口教训」:这是一个正式、庄严的宣讲,面向门徒,同时也是对所有渴望进入天国的人。
第3节:
「神贫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」
解读:
「神贫」(拉丁:pauperes spiritu):不是经济贫困,而是内心谦卑、自觉完全依赖天主。这与自恃、骄傲、自足相反。
他们知道自己一无所有,惟有天主是一切。
灵修:
你是否承认自己一无所有,需要天主?神贫是所有真福的根基。
第4节:
「哀恸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接受安慰。」
解读:
「哀恸」不是泛指悲伤,而是指为罪而哀恸、为世人的罪与苦而忧伤。
天主不轻看忧伤痛悔的心(咏51:19)。
灵修:
你是否在冷漠世界中保持敏感的灵魂?是否常为自己及他人的罪哀悔祈祷?
第5节:
「温良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。」
解读:
「温良」=温和、谦逊、不以暴还暴的人。他们效法基督:“我心良善谦卑”(玛11:29)。
「承受土地」:象征对天国的产业有分,也引用咏37:11。
灵修:
温良并非软弱,而是内心的刚强——在恶中坚持良善。
第6节:
「慕义如饥似渴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得到饱饫。」
解读:
「义」指天主的旨意、公义、圣德。不是只为社会正义而斗争,而是对天主圣意的强烈渴望。
这是一种属神的饥渴(参:咏42:2)。
灵修:
你是否渴望成义、渴望圣洁?或是以世界的安逸填满心灵?
第7节:
「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受到怜悯。」
解读:
怜悯(希腊文 eleos)是天主属性之一,要求信徒在行为上实践同理、赦免与援助。
「因为他们要受到怜悯」:表明我们待人如何,也要接受相同的审判(玛7:1-2)。
教会教导:
慈悲善工(肉身与灵魂的七项慈悲)是信德的果实,天主会照此审判我们(玛25章)。
第8节:
「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。」
解读:
「纯洁」=心无恶念、不双重、内外一致,指向全心全意爱天主与爱人的人。
「看见天主」:象征进入天主面前,最终在天堂享受“真福直观”。
灵修:
我们心中若充满杂念、仇恨、妒忌,就难以感受到天主的同在。
第9节:
「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。」
解读:
真正的和平(shalom)不只是没有冲突,而是天主的秩序与和谐。
「缔造和平」的人是主动修补破裂关系、传播福音和平、以爱化解纷争的人。
灵修:
你是否在家庭、团体、教会中制造和谐,或是传播纷争与闲言?
第10节:
「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」
解读:
「为义」即为信仰、为基督而受苦,是福音生活的见证。
此真福与第一个相呼应,首尾呼应:“天国是他们的”。
圣人见证:
众殉道圣人、见证人都是为义受苦而得荣耀的典范。
第11-12节:
「若是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,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,你们是有福的,你们欢喜踊跃吧!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。」
解读:
耶稣直接指出:门徒将面对反对与辱骂,但那是因基督的缘故,不是因为自己行为不端。
「欢喜踊跃」:是信仰的喜乐,是“因被视为堪当为主受辱”而欢欣(宗5:41)。
灵修应用:
遭遇攻击时,我们不应灰心,而要提醒自己:这是通向天国的光荣标记。
小总结:
真福八端是天国子民的画像,是耶稣颠覆世界逻辑的宣言。世人称有福的是富有、有权、舒适的人,而耶稣称有福的是:神贫、哀恸、温良、慕义、怜悯、纯洁、和平、为义受苦的人。
信仰生活应用:
真福 |
今日生活对照 |
神贫 |
放下自我中心,完全信赖天主 |
哀恸 |
为罪悔改、关怀世界苦难 |
温良 |
以柔克刚,拒绝报复 |
慕义 |
渴望圣体、祈祷、义德生活 |
怜悯 |
行善济贫,宽恕冒犯者 |
心洁 |
守心如玉,远离虚伪与杂念 |
缔造和平 |
成为和好的工具、调解纷争 |
受迫害 |
忠于信仰,即使受苦也不退缩 |
圣人典范:
方济各圣人:神贫之王者。
德兰修女:怜悯的化身。
若望保禄二世:缔造和平的使徒。
众殉道圣人:为义受迫害者。
愿我们在世上活出真福,来日得享天上的赏报!
